返回上一页
安徽发力数字产业,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6000亿
安徽发力数字产业,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6000亿
2022-09-16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通知明确,2022—2024年,安徽将开展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具体包括:

一是强化产业基础

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聚焦、挖掘我省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每年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100项。加快发展自主可控三维工艺设计仿真、工业设备在线监测、机器声纹诊断、智能语义理解、智能语音识别、智能语音合成、智能传感器等软硬件,培育省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企业”100户。编制“三首”产品研制需求清单,引导企业对标研制,每年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0个、首批次新材料40个、首版次软件100个左右。

二是推动产业链升级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重点领域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实施“链长制”“群长制”,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常态化开展省内龙头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整机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的统筹衔接,加快形成产业链联动机制,重点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系统创新,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发。持续增强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本土配套能力。

到2024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量力争突破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四是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引进一批中国软件百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等知名企业。按照“双创团队—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路径,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大力推进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支持合肥争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中国软件名园。支持各市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特色,实施“一市一园”建设行动。支持合肥、芜湖、宿州、淮南等有条件的市,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融合应用成效显著的大数据产业园区。

到2024年,培育认定1500家以上大数据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500亿元。

五是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

支持中国声谷、科大硅谷等发展壮大。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入园企业2000户。



上一篇:
上海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打造高端制造...
下一篇:
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