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作好“联”字文章 构建矿业资源命运共同体
供稿: | 2019-01-11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矿业做大做强之路在于推进矿业开发利用的深层次战略合作,持续提升矿山技术与装备水平,促进矿业资本有效对接,建立更为广泛的矿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开始替代很多传统的资源,石油、油气的需求将会出现下降,新兴产业矿也正从春天向夏天迈进。 
■ 今后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是中国在全球矿业中重塑新格局的十年。随着矿产资源刚性需求的增加,中国必须同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建立命运共同体。 
■ 不管是矿业的“春天、夏天、冬天”,该“走出去”还要“走出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渠道。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必须实施群狼战术,在“头狼”的带领下战胜“老虎”。 
2018(第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王家华介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存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就中国矿业而言,现状是大还不太强盛,全还不太坚固,国际化水平高还不太深邃,行还不太稳健,中国矿业应该行动起来,以联姻、联心、联手为纽带,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共建,共同构建资源命运共同体。
香港矿业协会会长孙铁民认为,目前中国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非常大,国际贸易斗争进入到深水区,中国新的环保政策对矿山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有的矿山企业已经关闭,有的勘探企业无工可做。在矿业“寒冬”的时候,需要探讨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市场的方向。
 
全球矿业引擎在中国 
王家华指出,中美“阿根廷共识”达成后,目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中美两国贸易具体磋商的可变度,二是中美两国长期互利合作的稳定度等可变性,对矿业投资有很大的损害,因此矿产资源无论是并购、收购,前景都不确定。就中国矿业而言,联姻、联心、联手共同构建资源命运共同体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中国的发展阶段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矿业资源需求已不是经济的主要瓶颈,钢铁、煤炭去产能表明矿业正在走下坡路,这种说法不正确。应该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产能,与矿产资源需求并无逻辑关系。即便是钢铁和煤炭的产能,由于前几年扩张过猛,现在需要做出调整,但并不是所有的矿产品的产能都在收缩,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矿产正在迅猛发展。即便是去产能的钢铁行业,2017年的钢铁产量仍同比增加了5.7%。根据科学预测,今后30年中国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要大大高于前30年,应该对矿业保持足够的信心。
第二,市场化配置全球矿产资源必将是中国今后的主导方向。中国矿产资源要立足于国内,而“走出去”则是主导方向,这是坚持和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由于贸易战,世界银行预测2019年全球的经济增长会下降,所以2019年全球经济情况可能比2018年更加严峻。因为,全球经济增长跟某个区域经济增长有关联,但又有区别。在未来十年当中,中国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保持低速增长,比如有的矿种需求已经到了“天花板”,但大部分矿产资源需求仍旧上升,所以全球的矿业引擎还是在中国。
王家华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开始替代很多传统的资源,比如电动车出现,石油、油气需求就会降下来。就新兴产业矿种来说,正从春天向夏天迈进,新兴产业矿种肯定有大发展。
需要建立资源命运共同体 
有观点指出,现在矿业应该说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新常态,说矿业进入“寒冬”或者“冬天”都不充分,主要因为:第一矿业行业门槛高了,第二矿产资源载体扁平了,第三矿业融资成本贵了,第四矿业投资增值风险大了。
王家华认为,今后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是中国在全球矿业中重塑新格局的十年。客观分析来看,2017年以来中国矿业总体表现用“反弹”或者“恢复性增长”概括比较贴切。但是,无论是开发国内矿业还是开发国外矿业必须了解大势,逆大势向上在某些方面可以,在传统方面逆大势而上肯定要栽跟头。其中,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带给中国资源问题的思考:一是资源问题是国际争端中重要的博弈工具甚至终极目标。当前,资源问题在国际关系当中的比重在降低,但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绞杀竞争对手很重要的工具。二是贸易摩擦对资源问题有重大的溢出效益。中美贸易摩擦对矿产品总体影响不大,但对中国矿产品出口影响比较大。现在,美国制裁中国的商品中矿产品所占比例不大,但是重大的溢出效益将导致全球矿产品价格下降。三是资源问题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中国现在就要开始资源布局,尽管存在不确定因素,但能看清楚的问题:境内境外统一布局;确立战略支点和战略选区;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寻找伙伴,筛选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方式作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主要手段,加速建设和完善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四是建立资源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型博弈的方向。
随着矿产资源刚性需求的增加,中国必须同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建立命运共同体。北京雨仁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栾政明则表示,从全球和中国的情况来看,整个矿业处于混沌的无序状态,但无序状态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只有看到无序未来的机会,才能在无序中走向有序。
矿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矿业作为资本密集型高风险投资行业,如果投资失败,轻则返贫,重则破产,甚至身陷牢狱。但是,所有的成功都很难复制,所有的失败都可以想办法避免。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国认为,在中国矿业“新周期、新常态”的状况下,国内很多矿业企业只有生路,没有活路。从长远来看,中国大多数企业要么转行,要么建设绿色矿山,要么走向海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过剩设备和过剩资源都要求向海外转移。二是中国高速基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结束,水泥需求量减少,“金山银山”环保要求矿区变成自然保护区。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需要水泥,需要发电,对各种矿产品存在刚性需求。但是,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栽了大跟头,导致很多项目亏损严重。
吕国表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企业只有“走出去”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一是战略上不吃“全鱼”,不宜用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事业。二是战略选择上确定矿业项目“走出去”还是在国内。三是知道政治风险是境外矿业项目最大的风险。四是矿业产业链需要上下游、同行、竞争者、国内外、政商学整合。五是战术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六是矿业投资就是投人员、投团队。七是注重境外矿业项目矿种以及国家地区的选择。八是人工智能对矿业项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九是谨防境外矿业投资“陷阱”。
王家华强调,不管是矿业的“春天、夏天、冬天”,该“走出去”还要“走出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渠道,但事实证明单打独斗“走出去”基本会输。因此,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必须实施群狼战术,在“头狼”的带领下战胜“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