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让新职业成为创新驱动力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19-05-07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
可以说,职业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纵观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折射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新的时代特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在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激活了社会和经济的潜在需求,成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同时,一些过去相对边缘、小众的职业逐渐得到认可,正式纳入国家公认的职业框架,这表明劳动者的个体价值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公平对待,只要拥有一技之长,人人都能享有出彩的机会。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电子竞技员等职业,社会上不乏“不务正业”的刻板印象和嘲讽之声,但如今,人们开始为职业电竞选手在国际赛场赢得比赛而欢呼。新职业人群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三成的新职业从业者月薪超过2万元。
当然,有新的职业诞生,就有旧的职业谢幕。职业的更新换代既彰显了产业的新陈代谢,也是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让简单的体力劳动被复杂的脑力劳动所取代。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版本相比,在现行的职业分类大典中,“唱片工”“拷贝字幕员”“光盘复制工”“市话测量员”“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职业走入了历史。
这种新旧职业的转换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随着新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变化。在智能制造兴起之时,有人曾担忧制造业“机器换人”会带来失业问题。但从现实情况看,“机器换人”之后,尽管一线操作工人的数量减少了,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许多原来掌握单一技术的工人通过培训,成长为能够驾驭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新岗位的产生速度甚至超过传统岗位的消失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要让新职业成为创新的驱动力,作为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导新职业的发展,规范职业准入门槛,并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通过对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工作技能提升,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的就业形态。同时,社会对于新职业也要更包容,鼓励更多年轻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相关知识、从事相关职业。劳动者自身也要主动拥抱变化,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个体成长的职业路径与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风口”相适应,避免在创新创业创造的大潮中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