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发改委:鼓励“双创”示范基地拓展融资渠道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19-05-29
近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就“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上述负责人表示,鼓励“双创”示范基地着眼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为创新创业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支持。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6月5日至11日举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就近年来创新创业成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创新创业总体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成果大量涌现,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一是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式一网式”等一批便捷政务服务大量涌现,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跃居至全球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支撑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创业活动既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又通过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全年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0.3%和8.43%,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亿大关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三是创新创业科技含量更加凸显。创新创业更加突出科技导向,创业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呈现百舸争流之势,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作用更加显现。2018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和8.9%,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健全。各地将支持创新创业的重点更多转向打造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型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120家“双创”示范基地逐渐成为区域创新高地,众创空间数量超过69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4800家,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一批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以创业投资为代表的创业资本投入不断强化。创业投资活动在税收支持、规范监管的外部条件支撑下,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早期阶段集聚。截至2018年底,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约为2.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截至今年4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决策参股356只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支持4445家新兴产业领域的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六是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等活动成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遍布全国,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掀起了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有力涵养了创新创业文化,厚植了创新创业理念。
问: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在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3个领域启动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请问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效?
答:2016年启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各示范基地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大胆开展改革探索实践,推进创新资源有效集聚,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为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创业带动就业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初创企业新增就业超过71万人,企业、高校及院所示范基地带薪兼职创业人员约2400人,分别增长约32%和49%。
二是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高校和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
三是产业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夯实。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新登记企业约41万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700家,分别同比增长约1.15%和31%。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双创”示范基地新增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载体2600多个,新增载体面积1870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约16%和42% 主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3200多场,吸引数十万创新创业者参与。
问:请问下阶段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有什么样的工作考虑?
答:一是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生态”。推动示范基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推广“创业会客厅”、“三区联动”等一批成熟的创新创业模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着力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的示范区。
二是打造更强劲的创业带动就业“新动力”。紧密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产业发展、就业需求、就业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一方面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元、更稳定的新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深化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教育和精准培训,建设服务重点就业群体的创业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三是构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加大激励措施,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快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
四是探索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模式”。鼓励示范基地着眼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为创新创业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支持。
五是畅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基地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要素聚集、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引导各类企业实现转型与创新结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六是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的“新平台”。结合示范基地的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专业化、功能强、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联盟作用,促进示范基地间融通发展,推动人才流动、产业对接、技术融合、平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