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湖南科技成果转化年战果丰硕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19-10-18
做活机制,把科技成果赶出“深闺”
湖南科技成果转化年战果丰硕
湖南,长沙高新区,藏着一家不起眼的企业。一项出自湖南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连续长丝项目”,在这里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转化。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简单说,是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的新材料宠儿,但它的制造,却是一项不容易的技术。高校科研团队“潜伏”企业中攻关其制造和产业化多年后,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成功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及工艺技术,即将全面实现“原料制备-熔融纺丝-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石墨化”的整线工艺贯通,建成百吨级原料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航天、军工关键型号,从此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材料供应商。
从实验室“小样”到产业化应用,与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为这项成果转化提供了首笔4800万元资金,支持项目入选“湖南省五个100项目”,帮助完成“沥青基高性能碳纤维湖南省工程中心”的建设批复,让这项技术成果在长沙妥妥地落了地。
“为加快成果转化,今年湖南启动和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聚焦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力争实现全年技术交易额增长50%以上,突破400亿元。”10月16日,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如此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架桥梁,技术交易环节下苦功
10月15日,“2019年第二期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在长沙红红火火地“开学”了。
技术交易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为架起成果转化“便利桥”,湖南在技术交易上,下了一番苦功,实现了技术合同登记项数及成交额的大幅提升。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十二五末的3倍,今年1—9月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65%。
湖南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谭立刚在分享“湖南经验”时表示,今年湖南进一步加大了对技术交易的重视度,将“技术合同成交额”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创新型省份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技术合同也成了该省科技奖励申报、研发加计扣除、高企认定、项目验收等的重要依据。这些举措,促使了市州从原来的守株待兔,转化为主动的上门服务。此外,“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中新设了“成果转移转化后补助项目”,激励技术交易的买方、卖方和中介方提升交易积极性。
“建库”是该省促进成果转化的另一条“小经验”。湖南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数据库,并着力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服务机构库和企业融资需求库。截至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已筛选入库成果7321项。
重细节,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2018年,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驱动和实践下,湖南获得了更快速良好的发展,也获得了一份“大奖励”——当年年底,被科技部批复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
今年伊始,湖南省启动新一轮科研经费改革,设立了“创新型省份专项”。与此同时,结合《湖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订,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
“成果转化是一个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的大课题。在建设创新型省份过程中,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效率,都是我们必须讲究的重要‘细节’。”童旭东说。
如何做?活机制,把科技成果赶出“深闺”。
启动《湖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办法》的修订。修订后的《办法》,将原有的诸多举措上升为了地方法规。“新《办法》有效解决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难题。比如,更突出了对科研人员及从事成果转化人员的激励。建立了‘尽职免责机制’,以消除和降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中普遍存在的、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国有资产处置有决策风险的顾虑。”谭立刚说。
出台了覆盖企业、高校、市州的研发奖补“政策包”。其中,对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非财政性资金”较上年度新增部分实施10%奖补,这一新政积极促进了高校成果向企业转化。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兑现高校及科研院所奖补政策资金1869.62万元。此外,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等成果转化指标也纳入了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并首次利用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结果,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好的4个市州、20个县市区予以了奖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权限,也被下放到了市州。
建平台,构建全程化服务链条
“1—9月,湖南省已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177项,同比增长47.60% 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35.62亿元,同比增长165.36%。其中,技术转让119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87亿元。这意味着,湖南省1—9月已有119项成果成功转让、走出‘深闺’。”童旭东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年实施至今的最新“战果”。
事实上,为确保成果转化年实施成效,湖南采取了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现有法规规章制度的落实落地等十项具体举措,促使了一批优秀成果更顺利地在企业产业化。如:依托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而生的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领先全球的“高速列车轻质长寿命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产业化”项目,今年6月,该公司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碳陶制动盘与闸片碳陶复合材料生产线正式投产 益阳三木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通过合作开发“城市综合管廊智能配电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形成了城市综合管廊智能配电系统并正式投产。仅今年上半年,产品就已占据国内70%以上市场。
去年底,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建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也正式“营业”了。湖南拟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立足长沙、服务全省、辐射中部地区、连通全国的科技要素资源集聚中心。截至目前,已构建全程化技术转移服务链条,引入核心科技服务机构80余家。
“我们还在积极推进省级市场、市州分市场、县市区工作站和行业工作站三级联动的潇湘科技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预计今年,会完成株洲、常德分市场的设立。”谭立刚说。
湖南也是全国率先大规模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的省份,在2016年便启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专项”。其中,示范县湘阴县已“不知不觉”中在示范中,成长为了国家级首批创新型县。
在湖南,尝到了成果转化甜头的不止于示范县。为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湖南启动了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试点,探索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价程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等内容。目前,试点单位长沙理工大学通过打造自己的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已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93亿元。湖南省农科院则用“科技+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化模式进行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期间技术辐射100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