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上一篇

宁夏科技大会在银川召开

2024-11-27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两极一廊多点” 成渝高新区勾勒科技创新中心“微笑弧线”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两极一廊多点” 成渝高新区勾勒科技创新中心“微笑弧线”

供稿: | 2020-05-15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明确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双城经济圈内部,本就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天然使命”的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两大国家高新区如何“双区联动”、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引领?

      近日,在两家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上,随着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幅由“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为核心支撑,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科创走廊等“六个共建”任务为途径的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画卷”逐渐展开。

      两区连线

      高质量发展双核驱动

      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同是带动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的高地……翻看30余年发展历程,两家高新区有太多的“同是”。

      “1988年,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启动,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的国家高新区应运而生。而此次中央提出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建设,正与国家级高新区的使命和担当紧密相连。”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长城战略咨询所副总经理王志辉认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大的国家背景下,两家国家高新区要发挥创新引擎作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共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提升区域整体势能,支撑西部科学城和中国经济第四极建设。

      按照双方此次签署的《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两极”即是以成都高新区为支撑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以重庆高新区为核心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

      双方将携手打造西部地区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双创生态最为活跃、产业发展质量最优、协同创新效率最高的标志性区域,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面支撑和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发展理念一致、发展目标同向,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共谋推进合作项目,推动两地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形成成渝地区创新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由点到面

      扩大辐射叠加效应

      近年来,相比重庆、成都高新区“两极”的快速崛起,相距200多公里的两地之间则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塌陷区”,如何“由点到面”的扩大双区辐射叠加效应,则决定了“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纵深。

      按照双方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廊”即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其中将涵盖成渝地区12家国家高新区,承载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 “多点”即成渝地区多个创新功能区和创新节点。

      而上述目标的实现路径则由过去的各自发力,转变为“六个共建”——不仅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还将共建成渝科创走廊,全国新经济示范高地,西部创新创业引领区,内陆自贸港,要素自由流动机制。

      “其中,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链条体系 打造成渝科创走廊,将构建‘成渝总部研发+周边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在科创走廊沿线园区产业化。”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未来两区还将实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共用,联手打造智能终端、大健康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动人才、基金、孵化载体等要素有效集聚,形成两地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

      按照规划,双方还将携手争取两区纳入内陆自由贸易港试点,率先开展自贸港政策承接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推动科技资源不仅向两大创新极核集聚,还要在多个创新节点合理流动。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