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贵阳市制造业加速进军中高端市场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贵阳市制造业加速进军中高端市场

供稿: | 2020-11-19



      高标准要求 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

      11月13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贵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以“聚焦中高端制造,全力做强实体经济”为主题,发布贵阳市“十三五”期间中高端制造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及未来5年的相关规划。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实施做强实体经济新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纵深推进“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万企融合”,大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数字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为重点的六大新产业,加快打造数据中心聚集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3个千亿元级新产业集群和汽车、智能家居、生态食品、动力电池、氢能、铝基新材料、磷系新材料、化学药8条骨干重点产业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大数据与工业融合逐步向纵深迈进,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为8.3%,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859亿元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08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4253个、合同投资总额985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到位资金142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

      “千企改造”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016年实施“千企改造”以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政策文件,坚持资金扶持和基金引导,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精准帮扶现有存量企业挖潜提质。全市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537户,实施“千企改造”项目581个,项目总投资2195亿元,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健康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示范项目和工程。截至今年10月,贵阳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12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省级2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4家。

      “千企引进” 培育壮大增量规模

      “十三五”以来,贵阳市围绕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储能装备、大健康医药等重点领域,共引进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897个,约定总投资2236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吉利发动机制造、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性强的标志性中高端制造项目相继落户。

      “万企融合” 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2018年,贵阳市实施“万企融合”以来,围绕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型制造等重点方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企业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备产业引领效应的企业和项目,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案例应用呈现出多业态并进局面。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有“万企融合”省级融合标杆项目4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试点示范企业1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1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到83.5%。

      服务创新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贵阳市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分别设立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贵阳市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贵阳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机制,制定出台《贵阳市新型产业用地暂行管理办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工业用地市场供给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搭建贵阳市民营经济服务平台(贵商易),不断丰富市场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应用,为企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厚植制造业发展优渥土壤。

      “两线作战” 实现工业经济逆势发展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贵阳及时制定《贵阳市疫情防控形势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措施和计划,从企业用工、开拓市场、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方面发力,精准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月24日就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今年1月至9月,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9%,分别较全国、全省高3.7个、2.2个百分点。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