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完善京津冀智能制造业人才共育机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完善京津冀智能制造业人才共育机制

供稿: | 2021-01-11


      “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750万人,人才缺口300万人。当前,从京津冀人才合作联席会议的召开以及三方签署的人才合作协议来看,实际执行者是各地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具体业务部门,部门层级较低,严重制约了人才共育合作的发展。且人才资源配置不均、人才未能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日前,民盟天津市委会盟员马俊红在调研期间呼吁,应尽快完善京津冀智能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共育机制。

      “搭建促进技能人才资源深度融合的平台、拓宽技能人才师资互认渠道、完善技能人才公平竞争机制至关重要。”在马俊红看来,应尽快规划组建由政府主导,由国内一流技术院校、重点普通高校、行业领军企业、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根据区域内行业、专业特性所需人才制定培养标准,建立产、教、技、培融会贯通的动态体系。

      马俊红认为,应统一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职业教育考试制度、学分互认制度等,使人才可以在京津冀三地流动起来,并能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他建议打通区域内职称技能互认渠道,在产、教、技、培中培养选拔师资,并建立三地互认的人才库 加强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扶持力度,畅通政、企、校、研人才流动渠道 在职人员按照对等职级给予互认,事业编制人员与企业编制人员实现阶段化流动,多种渠道培养有志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教师。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