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青岛要做大做强十三条产业链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青岛要做大做强十三条产业链

供稿: | 2021-01-13

      新认定国家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最高奖百万 加快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达到4600家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1月12日,在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青岛市政府代市长赵豪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青岛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青岛市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十三条产业链。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青岛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近年来,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创新策源力,积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6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位列全国第十,较上年上升两个名次。

      “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市将创新贯穿发展的始终,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轮轨系统动力学、轻量化材料和系统节能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达到46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瞪羚企业20家。加快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柔宇科技等重点科技项目建设。推广使用科技创新券,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的支持力度。

      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建设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对评估优秀的给予补助。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投入运行,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加快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全国性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日本企业和科研机构基地,开展科技项目联合研发。对新认定的国家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发挥国际院士港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发展科教产融合园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面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机遇,青岛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分别由一名市领导牵头,顶格推进,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

      青岛确定2021年为“项目落地年”,重点就是瞄准13条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展开项目招引、签约,特别是落地、开工、投产的强大攻势。明确提出,推进总投资5050亿元的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实行重点项目专员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资金和政策向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集中整合机制 实施“标准地”供给改革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用地指标更多向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倾斜。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电商、内容电商,搞活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 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