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把脉制造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技术创新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专家把脉制造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技术创新

供稿: | 2021-03-30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其中,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1月份-2月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9294.2亿元,增长2.20倍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07倍和3.08倍。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日前召开的“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此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脉。

      解决制造业技术短板问题

      要推动自主创新

      “此前由于长时间依赖外部,导致制造业发展处于中低端,支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短缺、受制于人。”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范恒山表示。

      范恒山建议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要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 要全面建设倾斜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构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强调有力的支撑体系 要促进关键性实体经济的引领发展 要建立健全统计评估体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提出,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制造业存在五个技术短板:高端发动机不行、材料不行、数控机床不行、生物医药不行、信息硬件不行。

      “五个短板均是技术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推动自主创新。”魏杰表示。

      他提出,推动自主创新要做好四件事,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最起码“十四五”资金投入年增长应该在7%以上 其次,构造创新技术,大规模建设现代化科创中心 第三,修改知识产权制度,让所有参与知识产权的人能享受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 第四,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最起码每年给科技创新投资8%。

      “这四个问题能解决的话,才能解决短板的问题,否则中国制造业不能深入更好地发展。”魏杰说。

      “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在于保持一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只有保持较强的制造业GDP的占比,国家才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

      他提出,未来更有效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的增速,一方面,制造业保持一定比例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还有再工业化的可能性,再工业化就是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此外,新基建本身也会带来全要素生产增速的来源。

      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增强

      仍有诸多断点、堵点需打通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上中下游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坚固依托和强大动力。但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打通这些“断点”“堵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袁宝成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认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支撑,推动形成更有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优势。”何映昆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认为,工业部类完整是产业链安全和优势的基础,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分类,意味着中国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不同的生产要素中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借此牢牢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加上创新,是中国制造业的新优势所在。

      他表示,当前最大的潜力还是居民的消费潜力。“实际上,我国的消费增速连续多年快于GDP增速,因此这部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谈及产业链今后如何重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认为,今后可能会呈现三个特点: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制造业当中的高端环节会向城市、大城市集中 会更进一步向消费地、向内地配置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趋势。

      “要适应这种大的变局,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高端短板的环节要持续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把供应链的来源分散化,这是提高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许召元说。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