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1-05-1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近日召开的焦作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3%。可以说,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以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破题开篇、统领全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意见》,全面启动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委、市政府将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作为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的意见》。目前,全市已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产业综合体13家,已建成58.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55亿元,入驻科技型企业661家、研发机构67家,吸收就业8813人,吸引本科以上科技创新人才3377人,其中包括博士以上人才77人 已取得科技成果338项、申请专利645件。“竖起来的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初现端倪。
高规格举办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大会。大会期间举办的科技成果展,展示科技成果150项,现场签约16个科技合作项目 共征集企业重点技术需求400余项,发布中科院、北京高校联盟等院(校)最新科技成果1500余项,专家现场发布最新科研成果240余项 通过科技合作洽谈和面对面交流对接,达成签约项目合作协议85项,总投资245.23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以科技项目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我市积极围绕全市十大重点产业,组织谋划各类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在项目层次、项目数量和支持经费上全面取得突破。我市去年共组织申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35项 推荐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项目86项,其中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26项 获得省级以上支持重点、重大科技项目12项,争取各类科技资金9502万元。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我市继续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落实科技型企业税收、奖补优惠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均超额完成省、市定目标任务。去年共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超省定目标88家 推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批次109家,通过认定105家,新增67家,总数达243家,新增数是市定目标的2.2倍 组织申报河南省创新引领型企业33家 申报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5家,通过认定6家,是市定目标的3倍。
坚持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着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我市大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修订出台了《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单位管理办法》 新认定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填补了我市两项工作的空白。我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总数达146家,新增数是市定目标的3.2倍 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总数达383家 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星创天地9家、院士工作站20家,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95个。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建设卓有成效,现已入驻科技创新团队11个、专业实验室8个、中试成果产业转化项目20个,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
坚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我市2020年度共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25项,其中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获奖层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稳步推进技术合同登记,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6亿元,同比增长44.3%,首次突破20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 新认定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新增数居全省第二位 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优选50家中科院科研院所与十大产业龙头企业匹配,建立十大产业龙头企业与中科院对接销单制,促进每家龙头企业对接1家至2家中科院科研院所。
坚持科技金融结合,着力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我市新增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100万元。截至目前,我市科技信贷专项资金已达4448万元,新增科技贷款2.12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已累计发放科技贷款5.96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 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运营有序推进,焦作通财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已投资我市5个科技创新项目,共计60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2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放大10倍以上。
据了解,2019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1.66%,发明专利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2060件和5.74件,是“十二五”末的2.18倍和2.14倍。“十三五”期间,我市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重大项目4项、市科技重大专项9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18项,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相关数据显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8.2%。2020年,技术交易合同登记成交额达21.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45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培育创新龙头企业9家,实现了“零突破”,总数居全省第三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3家,与“十二五”末相比提高了3.3倍。2020年,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48家,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