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唐山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3-12-14
12月12日,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唐山市始终把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建机制、强政策、优服务,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培育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工作部署,把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唐山经济御风而行的一支可靠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33家、686家和62家,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重点“小巨人”企业21家,居全省第一位。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依托比较优势,深耕制造业。我市产业体系完备,制造业发达,为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沃土。目前全市68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制造业企业652家,占比95%。其中,装备制造业344家,占比50.1% 原材料行业174家,占比25.4% 消费品行业100家,占比14.6% 其他制造业25家,占比3.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3家,占比4.8%,彰显了我市制造业非凡实力。
二是聚焦强基延链,创新实力强。围绕工业六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和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科技转化三大方向,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工业强企业“1+1+N”行动,研发投入69.3亿元,研发强度达到4.6%,高于全市2.67个百分点。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6%。
三是坚持精品细作,发展质量高。深入践行“十年磨一剑”的理念,在产品、技术、管理和模式苦练内功,以精细化管理、专注与深耕让专精特新企业获得了明显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丰厚回报。1-10月份,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利润率达到4.3%,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挂牌上市达到36家。(在沪、深及北交所上市6家。其中:沪市:三孚硅业 深市:汇中仪表、国芯晶源、冀东装备 北交所:润农节水,港交所:唐钢气体 新三板挂牌21家,河交所挂牌9家)
四是依靠独门绝技,单打冠军多。专精特新企业坚持“卡位入链”,与大企业高效对接、协同发展,把产业链的断点、堵点变为自己的增长点。全市有52家“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唐山陆凯科技矿物筛分设备、唐山神州机械煤炭干法分选装备、唐山启奥科技血液管理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70%以上 唐山贺祥智能科技高压成型机、金石钻探地质岩心钻探钻具产品市场占有率更是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三。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唐山市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唐山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文件,从营造环境、培育服务、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2019年-2022年,全市共落实专精特新奖励资金10860万元,充分调动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完善入库培育机制。围绕“4+4+N”现代化产业链条,每年遴选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入库重点培育。2023年新增入库创新型中小企业607家,累计入库1233家,实现了重点行业的全覆盖。
三是健全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小巨人企业提升”的培育思路,坚持“企业+政府+服务机构+市场”联动发力,“发掘、遴选、培育”工作一体化推进,分层分类配置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向国家“小巨人”企业递进成长。2023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居全省第二位。
四搭建精准服务平台。依托12个省级“工业诊所”、70个市级“企业诊所”,帮助企业把脉问诊,联合科研院所实施项目路演,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300余个。联合23家金融机构举办专场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配合市科技局向56家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团,覆盖1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数字转型、上市融资等重点领域,加大公益服务培训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百场万家”活动11场、职业经理人培训10场,服务企业1000余家、1500多人。
下步,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市新型工业化大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以提高产业链韧性为目标,按照评价标准精准画像、靶向培育、全程帮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持续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发展、向“小巨人”企业跃升,2024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小巨人”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