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推进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本市探索建设5家产业开发研究院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推进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本市探索建设5家产业开发研究院

供稿: | 2024-05-22


      从制备单个电池的小试产线,到一条新的中试产线有望2024年年内搭建完成……2024年前5个月,华北电力大学储能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田华军的工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展开。2023年起,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支持包括该校在内的5家单位开展产业开发研究院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田华军一直带领团队深耕固态电池的本质安全技术,其掌握的钠离子储能电池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直言:“我们的长处在于技术攻关迭代。在产业化推广和商业运作方面缺乏经验。”

      确实,要让顶尖科技惠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但这个过程,若仅依靠高校科研团队的力量,步履维艰。令田华军惊喜的是,如今,成果转化的资源对接都能由该校2023年成立的产业开发研究院完成。这让他从一些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专心地做科研。

      隔膜涂布机、球磨机、真空干燥箱……近半年来,该校产业开发研究院里,全新的科研设备逐步配齐。“对钠离子电池行业而言,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田华军说,预计2024年年底前,一条千吨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中试产线将顺利搭建完成,形成企业性的产能。

      届时,钠离子储能电池的成本优势将显现出来,规模化生产的成本可减少一半。钠离子电池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充放电状态,安全性也优于传统锂电池,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大型储能电站建设上,应用前景良好。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研究与转化平台,这里拥有愈加完善的实验条件,势必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转化落地。

      “我们学校地处未来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空间非常大。”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任王宏盛说,“老师不用在寻找成果转化渠道上花费过多精力,厂房建设、人才匹配、政策支持……这些需求我们都能‘代劳’。”目前,该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多家创新企业,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走入市场,特别是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落地应用。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这些产业开发研究院将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现有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区域细分产业渠道不畅,链接产业资源不够,服务培育科技型企业不直接等。从应用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目前,已开展建设的5家产业开发研究院,已在人才引进、产业合作与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将在京转化落地。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