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供稿: | 2024-05-27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项改革”、到西安“双中心”建设,陕西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产业创新,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陕西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自身实际,推动创新资源形成有效供给,将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于近期发布,该计划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点任务。力争到2026年,全省新增5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8%以上。

      在新一轮的《计划》中,秦创原被赋予了新内涵。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在发布会上称,新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更加强调“新质”,更加强调“改革”,更加强调“协同”,更加强调“生态”。

      此外,在3月底,《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路线图”,并根据陕西10市1区的优势和资源,为其指明了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点方向。还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元级产业创新集群 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元级产业创新集群。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铭钟表示,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动能,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为依托,在10市1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形成势能,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抓好科技这个“牛鼻子”,促进科学技术成果“上新”。一是要有清晰稳定的战略规划,这是前提和保障 二是以秦创原为孵化器,发挥强引擎作用,聚集创新因子,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要补链强链,形成比较完善和优质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数据链、金融链支撑 四是抢位战略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

      “三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今年3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陕西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切入点,撬动了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形成了小切口、大突破的效应。”

      所谓“三项改革”,是指陕西省自2022年以来实施的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主要针对科技人员面对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的问题,推出了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研成果转化3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就在2022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其中陕西省“推进‘三项改革’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典型经验做法获得通报表扬。

      李言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以西工大为例“现身说法”:“三项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已将200多项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改革,获得成果转化收益24.36亿元 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得以及时转化,一批成果转化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助力打造了更多“国之重器”。同时,学校发展得到有力支持,教师和人才待遇得到改善。

      据悉,新修订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把“三项改革”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源于陕西实际、能够复制推广、获得广泛认可的创新举措。

      陕西出台“三项改革”政策2.0版,将政策适用范围拓展至公益一类科研院所 探索设立横向结余经费“资金池”“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新模式 举办重点高校院所专场路演,开展“三项改革”路演地市行,建立路演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体系,采取“以演代评”方式给予项目支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张铭钟认为,通过“三项改革”构建信息网络、加大推广应用,培育转化生态,特别是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商业评价等服务,一是激活科研人力资源,带着“点子”来研发孵化 二是激活成果由“实验室”到“生产线”,带着成果来转移转化 三是优选前景好、战略性强的转化成果,找好“婆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合力

      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最终要落在新产业生成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而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合力,将支撑陕西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年来,陕西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效能、西安“双中心”建设、制定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出台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梯度的培育体系……一系列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培育科技型企业的合力,也让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双升。

      只有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好协同起来,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更好对握起来,才更有利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张铭钟表示,政府牵线搭台,企业和科技人员联姻研发攻关,金融或投资机构支撑,科学评估产业前景、风险、收益,政策做到精准服务,企业做到产业落地转化,科技人员获得成果创新,金融机构做到资金保障,聚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科学布局产业,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产业群,打造产业圈,才能形成具有区域或国内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项改革”,到西安“双中心”建设,再到今年来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都是为了在各个产业形成各自禀赋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最终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