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

供稿: | 2024-09-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产业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复杂性和动态性不断增强。其中,新能源产业链作为现代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新能源产业链群的重要性,积极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顶层设计和战略堡垒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企业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同时,立足实体经济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激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此外,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重大科技攻关,积极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其中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是指依托流域梯级水电、水电扩机和抽水蓄能开发,通过充分挖掘水电调节能力,实现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互补开发。如何将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形成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建设谋划新的能源模式至关重要。因此,加快实施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以“1+N”等方式组织新能源全产业链一体化开发,比如“抽水蓄能+(风电+光电)”“风电+(光伏+氢能)”等多种方式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开发,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打造新模式,对深耕新能源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新能源产业链是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围绕新能源核心产品或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将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的价值链。它不仅包括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企业,还包括提供原材料、技术支持、物流服务等相关企业和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比如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行业改革,由过去的“抓住中间放开两头”,到现在的“全产业链”,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都不同,改革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新能源产业链也同样是在建设中改革,在改革中变化提升。中央企业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瞻性谋划顶层设计,系统升维战略发展体系、卓越企业管理体系、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体系,重点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构建顶层设计来推进新能源发展,这是战略需要,更是实际需求。多家央企提出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大核心产业”战略目标,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建设,系统重塑适应新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了发展新质生产力顶层设计和战略堡垒。

      二、找准新能源产业链投融资发展难点和要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夯实基础

      传统的能源企业已开始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布局,彰显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目前,电力运营商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十四五”期间大规模新能源装机规划导致资金需求增加。随着新能源蓬勃发展,电力企业对新能源发电投资规模持续扩张。然而,电力运营作为重资产行业,发电设备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主要能源运营商资产负债率高企,其余资金依赖银行中长期贷款和其他债务融资方式,包括发行各类债券、碳减排支持工具、融资租赁及保理等,新能源项目的债务融资端支持力度大,债务融资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制约。相比之下,能源运营商较缺乏权益资金,当前权益资金的主要来源为经营积累、IPO、增发、项目补贴或永续/类永续产品,渠道相对有限。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强度降低及国家补贴的有序退出,企业权益资金来源进一步受限,而REITs则成为了能源运营商新的权益融资渠道,为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新的金融支持。在高质量发展条件下,资金缺乏成为新能源发展阶段性难题,如何找准并解决新能源产业链投融资发展的难点,成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新质生产力跃迁的主要路径,全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新能源产业链助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点。当前的重点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打造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基础。

      三、全力打造数字信息化新能源体系和科技新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新台阶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效措施,对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能源局要求,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能源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系统效率、可靠性、包容性稳步提高,能源生产和供应多元化加速拓展、质量效益加速提升,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对能源行业提质增效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的支撑作用全面显现。

      以数字化智能化用能加快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持续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聚焦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智能楼宇等典型可调节负荷,同时,探索峰谷分时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价格激励方式,推动柔性负荷智能管理、虚拟电厂优化运营、分层分区精准匹配需求响应资源等,提升绿色用能多渠道智能互动水平。此外,以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以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能为目标,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供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普及用能自主调优、多能协同调度等智能化用能服务,引导用户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策略,大力促进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创新,拓展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托管、碳排放计量、绿电交易等多样化增值服务,这也是新能源带动科技产业升级的具体表现。最后,依托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与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统筹规划,支撑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构建,实现科技产业发展的具体融合。

      当前一批批央企以“新基建”聚焦能源价值升级升维,以“能源+”“数智+”为融合介质,深入推进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融合,持续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发展技术、模式和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国之大者特色的“新基建”,率先在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领域落地一批示范项目,形成了独特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这就是数字化新能源与科技创新产业的结晶。“新产业”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升级,持续强化“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固链”,提升产业韧性,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 围绕“新能源”“新基建”派生新的产业类型,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建并壮大若干产业联盟,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协同打造要素共享、价值共生、聚合裂变的“产业群”“共赢链”“能量场”。“新材料”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安全水平,围绕新能源、新基建关键材料以及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集成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加快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降碳、减污、扩绿,全方位支撑产业提质升级,旨在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新台阶。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