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到2027年,北京将形成15个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2-08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新材料研发范式,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印发,提出到2027年,北京“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布新一代物质科学大原子模型,研发10个(套)以上垂类模型和自主核心软件,形成15个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
北京将支持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基础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探索材料的新组元新结构,挖掘材料复杂高维的“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关系,加快材料科学理论突破和前沿新材料发现。
北京将开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在电池材料、催化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特种合金等细分领域,研制一批高性能的关键新材料及器件 在高温超导、超材料、低维碳材料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的新材料发展需求,依托高校院所、创新主体以及材料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建设一批新材料智能实验室,逐步开展研发模式创新。
在新业态培育方面,北京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全流程的赋能应用,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精准操控,开发系列工艺包,辅助材料制造工艺优化改进,贯通材料智能化研发和生产,打造新材料智能工厂。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将鼓励高校院所设置材料基因工程、材料大数据等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培养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组织校企精准对接、产教融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