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南京:力争“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2-12
2月11日,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南京市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于日前出台《南京市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力争全市“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
“5G+工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近年来,南京市紧抓“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应用,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4.38万个,每万人5G基站达46个,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建设10个“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5G领域重点企业100余家,累计建成24家具备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工厂,7家工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当前,南京“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4年11月,工信部公布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首批试点包括南京、武汉、青岛、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广州、沈阳、成都10个城市。
为加快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南京市出台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以江宁区、江北新区两个区域为主承载核心建设区,逐步辐射全市“4266”产业体系,培育全链自主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到2027年底,力争“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
具体包括:构建“模式多元、纵深覆盖”的设施体系,开展至少5项工业5G专网试点,新建工业5G虚拟/混合专网1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到1000亿条 构建“创新引领、规模发展”的应用体系,打造不少于50家行业5G工厂标杆,建设10个以上万兆园区 构建“品类完备、量质双优”的生态体系,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0家,形成一体化专网设备、轻量型一体机设备、工业5G终端设备等融合产品不少于100款 构建“普惠便捷、辐射全国”的服务体系,建设10个公共服务载体,培育10家联合实验室,打造10个中试平台。
如何完成目标任务,《实施方案》提出五大“升级”路径,包括升级网络设施、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升级技术产品、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升级融合应用、提升行业赋能能力,升级产业生态、提升融通发展能力,升级公共服务、提升组织保障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施工图”。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实施方案》部署要求,下一步,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信息通信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新型解决方案培育、典型应用场景打造。聚焦智能电网装备、钢铁、石化以及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应用赋能。同时,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加快“5G+工业互联网”升级创新,加速产业集聚和应用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