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聊城创新主体加速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05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聊城创新主体加速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05家!

供稿: | 2025-03-24



      3月21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聊城 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提升专场,聊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介绍了全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工作情况。



      王相东介绍,去年以来,聊城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12%,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7.2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91个百分点。茌平区跻身全省科技创新强县。

      梯次培育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加速成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1年底的410家增加到2024年的9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1年底的597家增加到2024年的1305家,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四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聊城挑战赛,8家企业在国家和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狠抓惠企政策落实,去年为500余家企业争取省级研发投入和高企认定补助3180万元。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项目广泛实施。实施省级以上研发项目70余项,争取财政支持1.1亿元。其中,日发纺机、中色正锐实施的2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产出一批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的优质科技成果,其中,中色奥博特“5G用高精度压延铜箔”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阳谷华泰、聊城大学等单位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建设高能级平台,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中,全市省级重点实验室总量达到12家,总量接近重组前的一倍。实施“一链一院”行动,举办聊城市“一链一院”建设推进会暨集中签约活动,12条产业链全部组建了产业研究平台。推动聊城产研院同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整合重组,大学科技园在全省开放式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位列第2位。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资源高效集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选聘258名高层次人才到230家科技型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建设35家“人才飞地”,遍及北京、上海、德国等地。阳谷华泰、东阿阿胶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智联共同体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外国专家74人,实施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省外专双百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13项。

      提升科技服务效能,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强化科技工作的统筹联动,组建市委科技委员会。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启动聊城科技大市场和轴承专业技术大市场建设。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出台《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累计为160余家企业发放成果转化贷款7亿余元,全市科技贷款总量达到192亿元。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