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7年将达5万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4-17
4月16日,安徽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7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达到5万家、3万家、8000家、50家,“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和生态基本形成。
实施“产学研”
率先在合肥建立海外人才“引留”一件事集成服务机制
《方案》要求,全省将实施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提升五年行动,组建安徽新工科建设研究中心、安徽高校新工科建设联盟,提升新工科专业占比。
同时,深入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工程硕博士,建设开放式、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专业对口高校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深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健全校企“双主体”“双导师”育人模式。
开展“校企共用”引才用才试点,实施高校理工科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计划。健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皖兼职或离岗创业机制,离岗创业期限最长可达到6年,兼职或创业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此外,还将完善高校院所与全球大院大所、理工类大学和行业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机制,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科技合作基地。积极争取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在合肥、芜湖市建立海外人才“引留”一件事集成服务机制。
实施“产研用”
创建国家区域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合肥中心
根据《方案》,全省将面向企业、产业园区征集产业链协同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需求。分级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由“科学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甄别遴选形成榜单或指南,择优确定攻关项目承担单位。
今后,将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鼓励相关省属企业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创建国家区域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合肥中心,推动校企共建“环高校创新经济圈”。
同时,将完善场景赋能科技研发机制,开发开放一批试验验证场景,以场景应用牵引前沿科技领域技术迭代。创新场景招商机制,聚焦特色产业创新场景,挖掘、开放更多场景应用机会。
未来,将鼓励政府或国企开展合作创新采购。健全“三首”产品接续采购、使用的反馈和激励机制,促进“三首”产品性能迭代升级。
实施“产研金”
有条件的公司并购重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
《方案》规定,今后将优化国有创业投资基金考核评价机制,以基金整体运营情况作为绩效考核重点,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探索建立尽职免责负面清单,丰富国有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开展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同时将推广“初创信用贷”“贷投批量联动”“成长接力贷”“共同成长计划”等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创投+孵化”联动机制,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供给,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投资体系。
此外,还将鼓励银行开发并购重组融资产品。促进上市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开展股权合作,支持大企业或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推动有条件的公司并购重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
实施“产研服”
组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方案》提到全省将打造赋能融合创新的综合性平台服务公司,切实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市县或园区平台公司加速向“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服务商转变。支持高校院所或企业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系统布局研发设计、人才培训等科产公共服务平台。未来将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培育一批综合性平台企业、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
此外,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