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到2027年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有了“路线图”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到2027年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有了“路线图”

供稿: | 2024-06-14

      近日,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河南省郑州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2023年《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后,河南推动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之一,将推进“圈内城市”科技创新聚势赋能、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协同共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正逐步形成。

      建设都市圈的“郑州力量”

      作为第10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都市圈规划,郑州都市圈处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京广通道交会处,由郑州及周边1小时通勤范围内的主要城市组成。

      “郑州市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必须高昂起‘龙头’。”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向奥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郑州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带动作用,为都市圈建设贡献“郑州力量”。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郑州市聚焦城市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郑州市还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先进制造、文化教育等功能,激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常量、抓好变量,提升集聚、裂变、辐射与带动能力。

      在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方面,郑州市与都市圈其他城市同城化发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发展格局,推动都市圈城市联通共享。

      例如,郑州将着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与都市圈城市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郑州市持续促进城市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和链接融合。围绕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文创文旅等高质量产业发展带,郑州市努力打造都市圈产业集群和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这将为都市圈的功能布局优化提供主骨架,并为产业链的发展搭建主平台。目前,郑州周边的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新型显示等产业集群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奏响互促互进“协奏曲”

      弹好互促互进的“协奏曲”,共绘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携手做大“蛋糕”。

      谈到科技创新协同,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徐彬表示,要以重塑省实验室体系为重点,提升郑州都市圈创新策源能力。同时,要以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为重点,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重点,支撑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此外,还要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而不断推动郑州都市圈创新发展。

      在产业体系协作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支撑,也是引领新时代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近几年,在省市共同努力下,郑州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产业集聚和协同效应开始显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产业集群在国内已具有一定影响力。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尼龙新材料、氢能及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郑州都市圈拥有百亿级以上企业6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的近8成。部分产业链和企业创新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盾构机、氢能源客车、煤矿液压支架等产品的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引导郑州都市圈制造业空间重组、链条重构、优势重塑,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了“路线图”:到2027年,郑州都市圈将培育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2个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构建起“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到2035年,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介绍,河南将深入推进郑州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重点任务,以实施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郑州都市圈培育建设步伐。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