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绵阳:主攻智能制造 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绵阳:主攻智能制造 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供稿: | 2024-06-27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绵阳市、长虹控股集团、雅化集团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绵阳市政府副市长邓辉在会上介绍,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具体工作中,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场快速敲定的“智改数转”合作

      “最近,三台县鸿凯双泰与‘智改数转’服务商摩尔元素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摩尔元素将持续为企业提供生产线改造和集成服务。从彼此认识到达成意向合作,用时不足1天时间。”邓辉表示,之所以能这么快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绵阳畅通“供”与“需”,以专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5月11日,绵阳举行制造业“智改数转”供需对接路演活动,吸引了500余名“智改数转”企业、数字化服务商、金融机构代表参加,推介“智改数转”相关服务方案。当天吸引了超54万人次在线上收看,除了鸿凯双泰与摩尔元素,还有创明新能源、华岭光子等50余家企业与西门子、华为等达成合作意向。

      邓辉表示,在供需对接方面,绵阳还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和免费诊断,特别是政府“买单”聘请专业机构,市县联动为企业实施深度诊断,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充分认识,在“需求端”做好准备。

      在“供给端”,绵阳一方面引进海康威视等数字化服务商20家,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龙头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聚合14家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市内外近3000家供应链企业提供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绵阳还建设了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基础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汇聚服务商85家、上线应用200余个,带动区域内重点应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近200亿元。“智改数转”是一场持久战,企业有需求,服务商有方案,政府就要摸清需求、建好平台、完善政策,让企业和服务商实现有效对接,然后通过市场行为,推动“智改数转”的持续开展。

      发挥产业链“头雁”企业示范效应

      通过“智改数转”,长虹空调制造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也吸引了很多企业来参观学习。这条生产线用人从46人减少到25人,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还实现了产品可追溯管理,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邓辉在会上介绍,企业竞相来参观,是因为绵阳统筹“点”与“面”,以标杆典型示范引领。绵阳发布了“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建成雅化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长虹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成为各领域“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为方便企业“看样学样”,绵阳还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的梯度示范体系。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人工智能学院,推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以及AI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速制造业“迭代换芯”。通过抓示范、重应用、促融合,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专项金融产品的精准“滴灌”

      近日,重鑫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和鸿翔特殊钢公司的“智改数转”正在进行。解决两家企业共计1000万元资金难题的,是绵阳“智改数转通”金融产品。邓辉表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绵阳强化“稳”与“进”,以要素供给建强生态。资金是“智改数转”工作中的关键一环,绵阳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

      绵阳运用“智改数转”诊断结果和企业生产数据,推出“智改e点通”“智改数转通”等专项金融产品。今年2月以来,绵阳围绕重点培育的21家标杆企业和将要实施的85个重点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扶持具体项目,其中,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已为长虹新能源、东材科技等近30家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

      此外,绵阳还筑牢数字底座,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绵阳正加快川北智算中心建设,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提质。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