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头条 > 北京:医药工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力争突破500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供稿: | 2025-04-17
4月17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去年北京市医药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连续4年超过120亿规模 完成工业产值约1850亿元,实现平稳增长 12家企业上榜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今年,医药工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突破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我们全力做好政策、空间、资金等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动创新品种产业化落地和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方面,北京构建了从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到项目落地、技改升级等全生命周期高精尖资金体系,“十四五”期间通过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超13亿元,集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融资方面,发挥市区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协同作用,实施中小企业“畅融工程”,完善创投生态链,医药健康领域上市企业达87家。
构建高效的项目落地机制方面,建立市级高精尖产业项目库。去年,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验收 谊安大兴生物科学园等11个重点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韩美药品综合基地等29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 完成超500亩工业用地供应 阿斯利康、赛诺菲、诺华制药等一批外资重大项目落地。
打造多层次创新孵化载体方面,依托300余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基地,汇聚、整合、融通各类创新资源。已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6家,面向未来产业布局3个育新基地。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4家、小巨人企业85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36家。
培育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方面,产业数字化上,打造2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GE医疗成为国内医疗装备领域首个“灯塔工厂” 2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优胜单位,数量居全国首位。数字产业化上,开展医疗健康数据流通试点,推动天坛医院数据向国家脑健康公共数据平台汇聚,联合医疗数商探索监管沙盒机制下医疗数据的场景应用。
打造国家级产业发展集群方面,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之首。京津冀三地共同提级建设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京津冀的原料药基地,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
此外,《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于去年出台,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在手术机器人、AI影像诊断等一批创新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51个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中,北京市10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去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8家,完成产值350亿元。今年以来,北京市新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6个,累计获批78个,占全国近三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支持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同时引导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园区形成联动,增强对津冀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研发、上市到推广应用构建全链条资金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引进国外药械品种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产业化。还将充分发挥北京临床资源引企优势,下大力气招引领军企业,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创新成果来京落地,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