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发文日期:2017-12-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    言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我国第一大出进口产业,在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充分市场化的特点,也是发展速度最快、创新活力最强、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具有极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自身特点出发,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和能源优势,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落实建设“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政策引导对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支撑作用。
为全面科学地总结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的发展经验,明确“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主要举措,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目   录
 
一、“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1
(一)“十二五”回顾.................................................................  1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1
2.特色产业链基本形成...............................................................  1
3.技术创新取得进展.................................................................  2
4.特色电子产品加快发展............................................................  2
5.存在的问题........................................................................  3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目标.....................................................................  6
1.产业定位..........................................................................  6
2.产业目标..........................................................................  6
3.产业布局..........................................................................  7
三、发展重点.......................................  8
(一)着力做强电子材料产业.......................................................  8
(二)大力推进光伏产业集聚发展.................................................  10
(三)不断丰富电子产品种类.....................................................  11
(四)加快发展电子产品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12
四、保障措施......................................  13
(一)统筹协调推进...............................................................  13
(二)全面承接产业转移..........................................................  13
(三)推动技术自主创新..........................................................  14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4
(五)加强人才工程建设..........................................................  15
(六)建立多元融资环境..........................................................  16
 
 
“十二五”以来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产业整体保持较快增长。部分领域形成集群优势,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形成了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
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由37.3亿元增长至219.25亿元,年均增长42.5%,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9家,增长至2015年的23家,从业人员从几千人发展至今已超过2万人。
依托资源和能源优势,形成了“煤-电-铝-电子材料”和“煤-电-硅-光伏”两条特色鲜明的产业链。“煤-电-铝-电子材料”产业链主要包括电解铝、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蓝宝石晶体、LED节能照明等优势产品,高纯铝产能全国首位,电子铝箔、电极箔位居全国前列,蓝宝石晶体正在形成规模。“煤-电-硅-电子材料”产业链主要包括工业硅、多晶硅、硅棒(锭)、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其中工业硅、多晶硅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光伏系统集成能力位居全国首位。新特能源、新疆众和、合盛硅业、鑫磊光电等企业已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先企业。
依托上述特色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部分产品质量水平、生产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包括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蓝宝石晶体、工业硅、多晶硅、碳化硅、光伏系统等。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明显。铝提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超高纯铝半导体靶材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200公斤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瓶颈;硅提纯技术进一步发展,实现了11N硅材料生产的突破;250千瓦大功率集中式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步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特种NTC热敏电阻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卫星、深海载人潜水等国家级重大工程的温度精确测控;三相异步电动机高效节能控制器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目前,行业内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技术创新示范化企业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起草6项、各类专利授权150余项。
针对区域特点、行业需求,研发、生产了一批特色电子产品,现已形成一定规模。药物溶出分析仪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电视卫星接收天线打开周边国家市场;LED节能灯具生产初见规模,已形成年产55万盏的生产能力;电子雷管已经在部分地州实现封闭应用,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的管控水平;光盘摆渡机方便地解决了保密单位内外网数据交换的问题;面向石油石化行业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新疆油田自动化水平;农业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广东思科拓展公司依托喀什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成了4个手机数据线、高清线、充电器、机顶盒等电子产品生产就业示范基地,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带动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产业结构较单一。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品种类少,企业关联性不强,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带动性不强,产业上下游延伸不够,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不足。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电子材料和光伏产品占全行业的95%,中下游产品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新疆低成本电价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部分企业实际电价仍然偏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物流等渠道配备不全。另外,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吸引高中端技术和管理人才来疆投资兴业。
向西拓展速度慢。电子产品向西出口规模较小,市场拓展不足,走出去的步伐较为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没有发挥。过境货多,本地产品少,没有有效带动新疆本地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1.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扩展向西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各项建设将提速,各类功能将逐渐显现,面向西北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将为新疆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产业面临政策环境优势明显。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都不会改变。信息消费规模与日俱增,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产业援疆成为对口援疆工作重要手段,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借力发展、跨越式发展将成为可能。
西部地区成本优势越发突出。东部地区的人工、土地、电力成本压力越发突出,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比较优势逐渐显现,发展空间被不断拓展。新疆南疆地区人力资源充足、成本较低,对于承接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制造业较为适宜;北疆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源成本低、人才聚集度高,对于承接知识密集型和高载能型电子制造业优势明显。
2.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国内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需市场不足趋势明显,我国经济又处于“三期叠加”的时期,整体需求疲软,民间投资热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国内产业分工固化程度较高。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成熟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完善的配套产业和成熟的产业集群,而新疆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人才、物流、市场等诸多困难。结果就是发达地区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欠发达地区很难突破这种固化的产业格局。
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内劳动者素质与产业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南疆地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企业培训成本较高、用工不稳定的情况仍较为突出。同时,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仍较为匮乏。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是将来一段时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发挥好对口援疆机制,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方针,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持续推动铝、硅电子材料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将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打造成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亮点产业。
落实“三三三四”发展战略。即:遵循三条发展路径。原材料端向下游产品端延伸,集成产品向上游零配件拓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三个产业集群。电子材料、光伏电子产品和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集群。建立三个专业园区。光伏产业园,铝电子产业园,安全电子产业园。实施四项重点工程。电子材料强基工程、光伏电子产品提升工程、应用电子产品创新工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
充分发挥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完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力度,将新疆建成国家基础电子材料示范基地、全球光伏电子产品重要生产应用基地、国内重要的劳动密集型电子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向西出口的中转集散地。
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应用电子产品比例从不足3%提高到10%,产值达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50家,培育至少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至少4家过2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打造三大产业集群。重点构建以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蓝宝石晶体及加工为主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以多晶硅、硅片、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为主的光伏产业集群;以电子仪器仪表、安全电子、电子零配件、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主的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新疆光伏产业园、铝电子产业园、安全电子产业园建设。
大幅吸纳就业人口。承接东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助力产业脱贫。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在南疆地区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万人,惠及家庭超过1.5万户,提高人均收入300元以上。
努力扩大电子产品向西出口。充分依托新疆地域优势和能源资源优势,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的城市群为核心,充分发挥霍尔果斯和喀什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南北疆两极优势,扩大电子产品的向西出口,使我区成为我国向西的光伏电子产品和应用电子产品的集散地、中转站和劳动密集型应用电子产品的加工基地。
天山北坡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电子材料和光伏产品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成果;以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研发为牵引,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发展;突出产业链特点,创新建设光伏产业、铝电子产业、安全电子产业等三个自治区园区,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南疆电子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制造业。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主动吸引产品有市场、劳动密度大、就业容量大的东部企业来南疆地区投资办厂,建设南疆地区电子产品加工区,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采取校企合作培训实现就近就业,破解就业难问题。
边境口岸(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用好“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出口外向型企业。依托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利用边境口岸和开发区的地域优势和与中西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基础,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区投资建厂,促进产业链融合配套发展。在边境口岸和开发区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带动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培养新的产业增长点。
重点引导现有“煤—电—铝”产业链向电子材料方向发展,突破稀有金属材料在电子材料的应用,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支持现有骨干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新疆铝电子材料产业园,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国内外电子材料优势企业、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产业转移,形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开展智能制造试点,提高电子材料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生产和管控能力。努力将新疆建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水平高、产业配套环境好的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1    电子材料强基工程 1.铝电子材料 提升电子铝箔产品水平。以高纯铝为基础,巩固电子铝箔、电极箔产品优势,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发展超高压电极箔、固态电容器用电极箔产品。电子铝年产量保持在箔3万吨、电极箔5000万平米,优化产品结构,特高压电极箔、固态电容器用电极箔产品占比不断提高,到2020年达30%。不断开发新产品和配套产品,加快纯偏析法电子铝箔制造技术、高压电极箔节能技术的研发及推广,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并形成相关标准。加快高压腐蚀箔、电容级化学品己二酸、磷酸等的本地化生产,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积极吸引铝电解电容器企业进入新疆,实现向电极箔下游产品延伸。 加快以高纯氧化铝为代表的先进非金属电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技术合作,重点完善节能型干法高纯氧化铝制备新工艺,开发不同形态、用途、规格的高纯氧化铝产品。填补新疆蓝宝石用5N高纯氧化铝材料的生产空白。开拓创新性应用领域,拓展高纯氧化铝在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范围。 开拓铝电子材料应用领域。加快液晶显示用高纯铝靶材生产能力的建设,实现年产能500吨。积极开展铝镁硬盘盘片、铝空气电池用铝材等信息存储、能量存储材料的研发,加快产业化进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为3C产品外壳、结构性部件提供产业配套,积极引进精密机械加工企业,实现铝合金材料向下游成品配件延伸,形成年产2000万件3C产品外壳铝材、500万件外壳配件的生产能力。 2.半导体材料 打造以蓝宝石晶体为核心的“蓝色产业”。LED衬底材料实现80公斤级晶体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达1560吨,窗口材料实现200公斤级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达440吨;开发节能型蓝宝石晶体快速生长技术,显著降低生产过程能源消耗;推进向下游延伸,重点引进掏棒、磨片等下游生产企业,实现年产4000万mm衬底材料(以2英寸计),1100万mm蓝宝石窗口材料(以2英寸计)的生产能力,形成以蓝宝石晶体生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企业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外主要LED芯片企业、手机生产企业主流供货商。 加快集成电路衬底材料发展。加快6英寸碳化硅晶体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形成2、3、4、6英寸晶体全产品线,实现年产16万片的生产能力。积极引进下游碳化硅加工企业,实现碳化硅晶体本地切片加工。加强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研发力度,开拓集成电路用晶圆材料市场,形成年产200吨集成电路用多晶硅材料的生产能力。 3.其他电子材料 锂电子材料。加大基础金属锂生产规模,形成年产1200吨金属锂生产能力;推进无水碘化锂、四氟硼酸锂等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及耐高低温三元材料、快充型磷酸铁锂、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的生产线建设,力争实现年产3200吨生产能力;丰富金属锂产品线,为一次高能电池、二次锂电池和动力电池提供深加工产品。积极吸引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进入新疆,努力实现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本地化生产,促进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稀有金属材料。充分利用我区铍、钽、铌、铷、铯等稀有金属材料资源,加快军用转民用步伐,积极引进下游深加工企业,开发特定领域、高性能、专用电子材料和器件。 |
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光伏产品制造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建设新疆光伏产业园,将工业硅、多晶硅建成世界一流,晶锭/硅片建成国内领先,逆变器、组件及关键配套材料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努力把新疆打造成全球光伏电子产品生产应用基地。
 
专栏2    光伏电子产品提升工程 1.光伏电池材料 工业硅年产能超过200万吨,推广25000千伏安以上大型高效矿热炉;多晶硅年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平均综合电耗低于80千瓦时/千克;晶锭/硅片年产能达到5吉瓦以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薄膜光伏电池取得突破,实现产能10万千瓦。重点提升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建设2-3家智能工厂,至少培育1家我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2.光伏逆变器、组件及辅材 光伏逆变器、组件年产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池边框、支架本地供给能力超过70%;石英坩埚、高纯石墨等光伏配套材料实现本地化生产。形成除光伏电池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及配套环境。 3.拓展光伏产品应用市场 结合我区应用实际,开发适合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等领域使用的光伏产品。加强对周边国家市场开拓,加快光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实现年出口额达20万千瓦以上,不断扩大在周边国家市场的份额。 |
结合本地和周边地区应用实际,大力发展面向安全、农业、能源、化工、纺织、汽车、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电子产品;打通电子产品向西贸易通道,拓展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将新疆建设成为应用电子产品向西出口的加工、集散地。
专栏3    电子产品提速工程 1.安全电子产品 重点发展太赫兹安检仪和电子雷管产品。以应用促进产品研发和生产。建设新疆太赫兹安检仪生产基地,以本地市场带动安检仪的研发和成产,提升新疆反恐维稳设备供给能力。建设电子雷管产业基地,实现起爆器、适配器、密码下载器等一系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实现年产5亿枚的能力。 发展多门类安全电子产品。支持新疆本地创新能力强的安防企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光纤周界防护产品、光盘摆渡系统、基于IPV9的基础网络设备等。支持内地主流安防企业在新疆设立生产中心,实现监控、门禁、闸机等设备本地化生产。加强疆内外企业间技术合作,鼓励企业相互参股、交叉持股,鼓励企业在内地设立研发中心。在安全电子产品领域做出精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2.专用传感器 实现在我国CTD、XBT等海洋测温专用仪器核心器件的国产化;研制应用于海洋环境温度测量的热液口温度探针、热液区缆式温度链、冷泉区缆式温度链等深海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及探测装置;研发应用于航天领域深低温、耐高温高真空的快速测量温度传感器;开展新一代智能家电用系列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加快军民融合的步伐,开拓国产商用领域温度传感器市场;研制开发应用于生产制造和安全防恐的各类传感器,加强对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支撑能力。 3.农用电子 围绕主要农机企业,研制导航、控制、监测、预警等电子设备,提高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针对我区农作物种植特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用无人机,加快在病虫害防治、播种、授粉、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4.消费及办公电子 围绕本地及中西亚市场需求,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如LED灯具、手机、电视机顶盒、路由器、数据线、办公交互演示器等。积极吸引内地相关企业在新疆建设生产基地,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新的增长极。牢牢把握内地产业转型的契机,在南疆地区积极承接用人力度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市场广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建立良性机制,促进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快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树立现代产业意识。在部分地区率先进行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在南疆地区推广。建立至少20个劳动密集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电子信息制造业重要增长极。
专栏4    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 推动生产就业基地建设。在南疆喀什地区总结推广“校企合作培训+园区辐射带动+乡镇村就近就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实训与培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在乡镇建立生产就业示范基地、分厂或卫星工厂,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大力培养本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鼓励手机、机顶盒、充电器、手机数据线和智能计量表等电子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向西出口。 |
加强政策引导作用。建立电子信息制造业专家库,研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及时出台指导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各项生产要素向电子信息制造业倾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铝电子产业链。推进部区合作、区域合作和区市联动,加强企业、园区、协会、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等各方的协调配合。加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在数据统计、标准制订、人才培训、等级认证及行业自律中的作用。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地19省市对口援疆机制,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向西转移,建立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示范区。拓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及以“龙头”引“配套”,“配套”引“龙头”等招商方式,引导招商引资工作在制造、研发、服务等方面协调发展,着力突破产业分工固化局面。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公共平台建设。加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推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引导和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疆以各种形式投资、参股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推动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资金,加快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研发水平提供服务。鼓励各种机构依法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并搭建科技创新风投平台,尤其关注天使投资,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大科技创新在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并出台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创新创效的金融、工商、税收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综合集成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搭建公共平台,发挥行业组织在整合各类资源方面的作用,促进相关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行业间融合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创新引进人才的机制体制。将新疆生源也纳入人才优惠政策的支持范围,支持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密集型企业所需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团队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等多种引进形式的创新,鼓励新疆大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优势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生根,完善援疆专家人才的考核体系,以“援建单位考核为主、本单位考核为辅”,充分发挥其在援疆工作中的自主性。完善产学研项目考核制度,尤其是与疆外研究院所合作项目,允许自治区政策资金在疆外开展研究工作,以考核在疆内实施产业化成果为主。
研究完善本土人才的激励机制。设置专项资金鼓励本土高层次人才的继续学习与能力提升,拓展上升空间,实现本土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新疆稳定发展。吸引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领军型科研院所、科技公司在疆内与相关研究院所、科技型企业合作建设分支机构,服务于新疆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增加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与国内领军人才、团队交流合作机会,提升本土人才技术水平。
优化投资环境。指导和帮助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企业用好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资金,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研究建立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加大对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前景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