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首页  >  专家列表页 > 秦大河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领域:
  • 类别:技术专家
联系专家
个人简介
评价案例
秦大河,男,1947年1月生,汉族,山东泰安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从2009年1月起被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他对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的物理、化学过程与气候环境记录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布规律与温度的关系、水汽和多种杂质来源与输送路径的研究结果,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南极冰雪表层最广泛、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使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跃登国际先进行列;他率先在中国西部开展雪冰现代过程和雪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验观测研究,论证了我国山地冰芯中气候环境指标的适用性;他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变化、环境变迁和冰芯综合研究,揭示了地球最高海拔地区近现代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他主持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我国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机理与适应对策研究”项目,为西部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寒旱区生态保护与治理,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他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凝练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学科交叉渗透,推动部门合作,实行科学数据共享。作为IPCC主席团成员、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他前期参加并成功组织了IPCC科学评估活动。在努力构建和传播有关人类活动影响地球气候重要科学结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为人类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秦大河院士迄今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56篇),著作12部。研究成果被国际冰川学界著名教科书《冰川物理学》和Nature等SCI刊物引用207次(他引102次)。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10项。
1990年4月,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记一等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7月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992年2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荣誉;200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8年获得第53届世界气象组织奖(IMO奖),2009年获得法国格勒诺布尔金质奖章。秦大河在国际上也担任过各类重要职务,曾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冰川学常设工作组副主席、主席,国际雪冰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冰川学会(IGS)理事。现任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C)科学指导组成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SC)委员和IGBP中国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主编等职务。
没有查询到成果信息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