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登录     |    
首页  >  专家列表页 > 冉峰
冉峰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 类别:技术专家
联系专家
个人简介
评价案例

冉峰,男。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第一副主任,上海大学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emsp &emsp

1979-1982,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工学学士学位。 &emsp &emsp

1982-1984,上海金山石化总厂机械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emsp &emsp

1984-1987,上海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 &emsp &emsp

1987-1995,上海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讲师。 &emsp &emsp

1995-2001,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emsp &emsp

2001-2003,上海大学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教授。 &emsp &emsp

2003 -至今,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教授。

 

社会兼职: &emsp &emsp

1.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emsp &emsp

2.应用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emsp &emsp

3.吉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 &emsp &emsp

4.《应用化学》副主编。

 

主要荣誉

2005      上海广电集团总裁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2004&emsp 上海市优秀教师育才奖

1998&emsp 上海市“INTEL优秀教师奖

 

  研究资助

国家信息产业部(项目编号:01XK310019),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03154),科技部863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汽车电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编号:发改高技[2005]46号 ),上海市登山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3DZ11015 )等项目资助

 

研究领域和现状

1、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是一门将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微小化和集成化的科学技术。它是当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心脏和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的政策和规划,急需大量人才;为此,2001年以来,本人具体参与组建了上海大学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在建立和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的基础上,领导完成了一系列数字、 模拟及混合IC设计,包括8位CPU控制芯片、16/32位DSP芯片、A/D、D/A、FPD点阵扫描类以及驱动类芯片、大功率VDMOS及电源管理IC、RF专用IC、电机控制芯片等 其中一些芯片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一些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建立了各种数字或模拟的IP核库,为研发包括硬件协议,软/硬件协同设计在内的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独立的专用(SOC)系统芯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上,指导研究生八名,博士生二名;其中四名获工学硕士学位,一名获工学博士学位。共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三大检索文章三篇;承接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其中二项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目前,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硅片上高压、大电流Smart Power IC电源管理器的研究(包括原理,设计方法和工艺相容性研究等);

●相关IP核的研究与集成电路EDA工具开发(包括数字模拟IP核库的建立,PAD-IO/SRAM编译器的设计等);

●视频对象提取、编解码方法及芯片集成技术(包括,HDTV相关芯片和基于MPEG码流的监控系统相关芯片设计,并进行基于编解码IP核的片上系统(SOC)研究等)。

2、高清晰度平板显示与应用集成技术研究方向:

平板显示(FPD)产业被看作继集成电路大发展之后,电子工业的又一次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其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及其信息化的推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国际权威显示产业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公布的数据,2003年就全球FPD显示器销售额已超过了58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因此,FPD的研究成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家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都将FPD立项,进行攻关研究。 从事FPD方面的研究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研究中首先发现数码图像信息向物理发光体成像扫描(映射)的中间状态问题是FPD向高清晰度方向发展的瓶颈,也是FPD研究的空白点;为此,本人从FPD数据、时间冗余以及人眼的视觉冗余出发出,对FPD映射理论、拓扑结构和优化算法、以及芯片/系统实现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承接和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九项,企业委托项目二十多项,累计获研究科研经费800多万人民币,其中多项课题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指导研究生十名,指导博士生一名;其中六名获工学硕士学位;共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前,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平板显示器扫描空间拓扑结构与灰度分时重构状态的理论表达(包括:平板显示系统图像、介质及视觉空间信息传递与交换机理的分析)。

●利用生理视觉时间冗余的平板显示器时空映射自相似分形方法的研究(包括:扫描离散空间的分形维数的确定与控制决策、时间冗余和扫描效率的分析及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的构建)。

●抗逻辑竞争的FPD分形扫描算法及IP集成电路的实现(包括:分形扫描核生成元的计算机仿真与搜索,信息存贮空间数据的转置方法及按位读出算法的Verilog HDL描述,超级灰度分形IP扫描核算法时序电路的设计)。

3、嵌入式片上多处理系统构架的研究 嵌入式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时下对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也正方兴未艾,呈现的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景象,为嵌入式器件与系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但是,现有的嵌入式处理系统大都利用单个MCU或DSP芯核来实现,由于其串行处理的工作机理限制运行速度的提高,同时还存在I/O口少等缺陷,在速度、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难以满足要求。为此,近三年来本人在嵌入式片上多处理系统构架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提出突破现有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系统结构,在单片上实现多微处理器并行运行系统;利用现有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由多个微处理器(MCU)、ROM,RAM及寄存器(组)等组成的片上多处理器嵌入式系统,以实现具有灵活、多参数可变IP核复用。同单嵌入式处理器或现有的利用多个MCU或DSP设计的并行系统相比,将在价格,可靠性,设计周期,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在嵌入式片上多处理系统构架的研究方向上,指导研究生6名,指导博士生一名;其中四名获工学硕士学位。共计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承接省市级科研课题二项,其中一项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验收;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目前,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应用于图像分形扫描控制系统的嵌入式多处理器设计(包括:基于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多处理器的并行架构分析,多参数可变IP核复用技术等)。

●片内多处理器系统中存储器一致性设计(包括: MCU/ROM/RAM及寄存器(组)立体融合设计的可行性研究;嵌入式片上系统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设计中的应用)。

●嵌入式片上多个微处理器芯片的可测性研究(包括:在线仿真器的研制,嵌入式内建自测试的方法实现等)。 

没有查询到成果信息
服务电话
010-68703033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 南路17号中国企业联合会3号楼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盟服务助手
扫码加微信可咨询
©版权所有: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产业链创新峰会 官方举办平台 ICP证:京ICP备2021031015号-1